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2015)03-0232-02
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好的教务管理工作可以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为培养全方位进步的人才创造条件。在影响学校教务管理水平的很多原因中,教务管理职员的素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职员的素质结构及其提升手段具备十分要紧的意义。
1、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职员应拥有的素质
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包含人的思想道德、常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做好教务管理工作,教务管理者需要拥有以下素质:
(一)政治素质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职员需要有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包含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用科学进步观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直站在学校进步和广大学生的最大利益的立场上来察看问题和处置问题,坚决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
(二)道德素质
道德品质是教务管理者处置个人与别人、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时外显的行为习惯,是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教务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包含:高尚的道德信念、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认真务实的态度等,其中职业道德素质非常重要。由于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内容冗杂、工作头绪多,劳动量大同时又常不为人所注意的工作,因此需要教务管理职员需要发扬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和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树立所有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所有的服务思想。
(三)能力素质
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些活动的条件的个成人性心理特点,是一个人运用政治、道德、科学常识、技能和经验等的个成人性心理特点,综合解决问题的表现。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职员,能力素质主要包含:
1.决策研究能力。决策研究能力,是指教务管理者擅长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工作重点,结合学校实质,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策略、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是完成教务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讲,就是要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擅长察看、知道、剖析教育对象,并做出正确的决断;要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剖析能力,擅长结合实质问题运用正确的理论予以解决,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教务管理理论;要有较强的逻辑剖析能力,可以运用科学的思维办法对经验进行概括,对问题进行综合剖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指导教务管理的实践活动。
2.组织协调能力。教务管理的复杂性不言而喻。教务管理决策的推行,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协调一致。要使各部门的力量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配置,就需要教务管理职员具备好的协调交流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能力。它包含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方面。文字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需要教务职员在编制教学计划、拟定公文报告、写作工作报告等的过程中能做到文理通顺、思路明确。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即谈话的艺术,需要教务职员在做报告、请示、汇报等工作的时候能做到吐字明确、言辞了解、逻辑严密。
2、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职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国内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职员在素质方面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
第一,思想问题。因为教务管理工作具备双重性,即管理性和服务性,任务冗杂、涉及面广,既要为教师、学生服务,又要依章办事,对领导负责,还要协调与每个部门的关系,工作繁忙又紧张,还易出现差错,工作效果也不容易体现,加之教务管理职员地位与待遇较低、晋升空间较小,导致很多人不愿做教务管理工作,思想波动大等问题。
第二,能力素质问题。高职院校教务职员的学历层次、常识结构等差异较大。大多数职员缺少教学管理有关的专业常识,缺少专业技能练习。不少教务管理职员常常陷入平时烦琐事务之中,无暇学习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学校的管理规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第三,专业素质问题。高校教务管理职员多是毕业后直接分配到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或是因工作需要从专业教师中选拔出来做行政管理工作的。他们没系统地学习过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常识结构不够合理,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缺少理解,这也直接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和水平。
3、提升高职院校教务管理职员素质的有效渠道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的进步需要,需要提升学校教务管理职员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一)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务管理职员的政治素质
稳定教务管理队伍,一要学校常常组织教务管理队伍职员学习目前国家在高职教育方面的最新成就与精神,掌握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看法剖析问题、处置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二要加大管理工作者的职位责任制,促进他们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规范,严格实行规范,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
(二)加大培训,提升教务管理职员的业务素质
学校应依据教务管理工作的特征结合管理者的具体状况制定计划、创造条件,分期、分批、分层地对管理工作者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
1.脱产学习,提升管理职员的学历层次。学历层次是管理队伍结构的要紧组成部分。鼓励和支持学历层次较低的管理职员脱产学习,提升学历层次,对于改变队伍的学历结构,培养和造就教务管理的专家、学者至关要紧。 2.在职职位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因为遭到培训人数的限制,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主途径是在职职位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在岗培训第一要依据工作特征进行培训。针对不同职位,培训方法、培训重点都有所不同。第二要依据个人专长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培训方法有,第一,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如果提升对教务管理工作重要程度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于新上岗的年轻管理者,集中时间进行岗前培训很必要。培训主管部门应制定岗前培训计划,形成岗前培训教程,培训对象需要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第二,挂职训练。挂职训练是指教务管理工作者选择在本单位或外单位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明确一个挂职的职务,换岗进行考察培养。这种培养,目的在于使换岗对象在新工作环境中熟知和学会教务管理工作的特征和规律,训练工作能力,全方位提升自己素质,同时,也为挂职职员发展新的进步空间。第三,拓展科研。科研活动既是攻克理论难关的好方法,也是加大队伍建设的要紧渠道。对于中老年管理职员,可让其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提升其管理水平。针对教务管理中的重大课题,可以组织多方面职员集体攻关。同时,还可以发挥个人长处,自选研究课题。
总之,使用所有方法使管理工作者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教务管理工作的规律,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业务素质。
(三)重视自我修养,提升教务管理职员的综合素质
唯物辩证法觉得,外因通过内因起用途,内因是引起变化的根本。教务管理工作者素质的提升,最后取决于教务管理职员的自我修养。加大自我素质的修养,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正确定位。对自己素质情况和自我修养任务进行科学定位是搞好自我修养的首要条件和基础。第一要正确认识自己,冷静、客观认识我们的优势和弊端、长短处,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和现实起点。第二,正确认识新时期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特征、需要等,认识越全方位、深刻,加大自我修养的动力和毅力就越强。
第二,刻苦学习,勤于考虑。这是提升自己素质最基本的渠道。端正学习习惯,提升对学习重要程度的认识,自觉、长期坚持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既要全方位又要深入,依据形势进步与工作需要,不断健全我们的常识结构。
第三,看重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教务管理活动中,教务管理职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直接影响工作成效。因此,需要教务职员需要做到:说话了解,即能恰到好处地遣词造句;言简意赅,即说话要简练,“少而精”,不堆砌辞藻;语言口语化,即说话要生动形象,防止呆板、晦涩。
总之,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要紧组成部分,高校领导应十分看重教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大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务职员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精湛、结构适当的高素质教务管理队伍。